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速递

"十二五"末设区城市基本实现住房信息联网

住房个人信息系统被公众寄托了信息公开、反腐倡廉、阳光财政等方面的期许,备受关注。

3月19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负责人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发布会上表示,在2013年的上半年,全国40个房地产重点监测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已与住建部联网,设区城市增量房的交易信息,也已有了信息联网,但没有城市住房信息系统前的存量房纸介合同目前正组织人力录入。另外, “十二五”末设区城市基本实现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

40个重点城市住房信息已经完成联网

齐骥透露,在2013年的上半年,基本上实现了全国40个房地产市场重点监测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建部的联网。但目前完成的联网主要集中于新增住房信息登记,对于存量房的登记尚未完成。

“不论这40个城市也好,还是目前各个设区城市正在积极组织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也好,它更多的是指个人的住房信息情况,就是谁在哪天在什么地方买了哪套房子,这些所有新的交易增量在信息系统中要自动地记录下来。”齐骥表示,当然仅有这些信息还不够,各地还有好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买的房子。

这些没有信息系统之前买的房子都是开发企业跟购房者签了一个纸介的合同,最后要把这些纸介的合同送到地方的房产部门,以取得相应的房产登记。

“所以相当多的存量房在目前信息化的网络当中还是没有的,我们也要求各个城市要抓紧把纸介质的房产档案录入到电子化的信息系统当中来。”齐骥介绍,已经联网的40城基本完成存量登记,但是对于正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其他设区城市和广大的县级城市,该工作尚未启动。

齐骥坦言,目前相当多的存量房在目前信息化的网络当中还是没有的。这项工作,目前在相当多的城市组织人力进行完善了。

齐骥表示,住建部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并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个人为单位,没有和公安部的家庭户籍系统联系起来,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住房信息系统联网还尚需时日,短期内还不能按户查询。

《规划》当中提到,建立以土地登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这项工作涉及到住房登记问题,实际是住房信息系统进一步工作的延伸。目前住建部正在同国土部一起推进这项工作。

联网城市未来涵盖500余城

备受瞩目的全国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始于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文件。奇骥表示,当时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市场调控,要建立住房信息系统。随后,该项目和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100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联网系统一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批准,项目周期总计约为3年。

住建部一度希望,2011年底这40个城市就能实现全国联网,为楼市调控例如精确化“限购”、房地产税的征收提供基础信息。但此后进展不畅,联网大限被推迟。

关于40个城市的“遴选”,按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在2011年10月接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组会议询问时的表态,这40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还有计划单列城市,极个别的是一些比较大的地级市。

2012年1月,住建部旗下的中国建设报曾援引业内人士的话预计,40个城市应该包括除拉萨之外的全部省会城市,以及深圳、大连、宁波、无锡、苏州、厦门、温州、青岛、北海等楼市“较热”的城市。

早在2012年,厦门、无锡、苏州、宁波、温州就已宣布已经联网住建部。此外,青岛、北海等地称,当地已具备和住建部联网的条件。

在完成40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后,住建部及下属房地产监管司已在考虑扩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联网的城市覆盖范围,最终将联网覆盖到约500个地级市。

按照住建部的工作安排,住建部房地产监管司和住建部信息中心共同负责“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推进工作。该系统生成的数据也主要针对房地产监管司的需求,作为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评估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监测市场动态的主要参考、依据和工具。

按照近日下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时间线确定为2020年。这与一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中给出的“2015年”相比,延后了5年。

人为因素等或致推进速度慢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楼市会不会调整成为热门话题,而《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新的调控思路,全国住房信息联网一事又被推到台前。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曾经是楼市调整一个重要举措,如今看这项工作推动的进行显然过慢。

舆论普遍认为,之所以住房信息联网难产,主要阻力来自政府腐败的阻力。房地产领域一直是腐败的高发区。对房产信息联网可能会感到紧张的不是普通民众,而是那些拥有多套住房的贪官。

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坦言,这在“技术上不存在障碍,只要地方政府愿意。”他表示,流动人口都能查清,房子查起来自然更容易。真正的阻力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既怕信息联网后,当地的房价、地价下跌;又怕自己的多套房产公之于众。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公开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和公众并不情愿接受联网,受到普遍关注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阻力不小。

分析人士表示,一旦全国房产信息联网,个人名下的房产自然不可能继续玩“狡兔三窟”的游戏,由此而牵扯出公职人员腐败问题,更是大概率事件。既然住房信息联网不利于公职人员隐藏其腐败所得的资产,这一机制遭遇地方层面的竭力拖延甚至抵制,也就并不意外了。

好在今年1月21日,中央编办发布 《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国土资源部被赋予“指导监督全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职责。紧接着,2月1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加强反腐倡廉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