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地王诞生 自贸区商住地产“吸金”迎高潮
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不足三个月,但其在房地产行业中强大的“吸金”能力已经完全体现。
昨天,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两幅商住用地WNW-A1-14-1地块和WNW-A1-14-2地块分别以3.02亿元和1.43亿元的价格成功出让,溢价率高达406.88%和379.4%,成为了2012年6月以来上海溢价率最高的两幅地块。
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统计,两个地块的楼板价达到15358元/平方米和14527元/平方米,其中WNW-A1-14-1地块甚至刷新了2009年至今临港新城经营性用地出让的溢价率和楼板价纪录。
一位现场人士向网易房产记者表示,WNW-A1-14-1地块在竞拍时,开发商报价直接从1亿元跳价至3亿元,其势在必得的信心相当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两幅商住地块的高溢价出让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楼市效应”而言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因为充分体现了目前自贸区商、住齐火的现状。
事实上,今年9月至今,自贸区对于区域住宅市场的拉动作用已经相当明显。最新数据表明,2013年至今年临港新城板块新房供应量为17.8万平方米,成交面积25万平方米,分别是去年同期的6.3和2.7倍,截至目前,其新房的供应和成交量均已提前两周创下4年来的年度最高值。
而与住宅市场相比,自贸区商业地产的红火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昨天,DTZ戴德梁行在发布《2013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时指出,在传统核心商务区写字楼租金持平的形势下,自贸区内的写字楼项目租金却有明显的上涨趋势。以外高桥商务大厦为例,该项目租金从年初的2元/平方米/天上涨至目前的4元/平方米/天,而汤臣国际贸易大厦的租金更是从3元/平方米/天上涨至8元/平方米/天,涨幅分别高达100%和167%。
上述机构人士透露,由于销售或租赁困难,一些开发商往往会将办公楼项目改造成酒店经营,但现在在自贸区范围内,却有酒店项目被改造成了办公楼。而导致这种业态转换现象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即后一种业态的价格过高,或是其需求量过大。
DTZ戴德梁行中国区投资与顾问服务部董事总经理叶建成表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其区域内商业物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办公楼或将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焦点。此外,还同时催生了外高桥、浦东机场及临港区域的工业物流项目的大宗交易需求。
受此自贸区的利好影响,截至本月中旬,今年上海大宗物业投资交易总成交金额高达467亿元,同比大增50%,创上海大宗物业投资市场成交量新高,其中写字楼成交金额占比高达64%。
不过,有关专家却提醒,自贸区楼市“跑步前进”容易产生严重的区域楼市泡沫,须理性看待。21世纪不动产研究部副经理罗寅申对网易房产记者指出,自贸区对于楼市的利好原本属于长期效应,但现在看来已经在短期内被迅速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