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速递

京沪广深5月房价依然未下滑 楼市政策隐约见底

      [提要]综合新华社、《东方早报》等消息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报告,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数量均比4月份有所增加。市场分析认为,房价拐点或将在三季度出现,而目前楼市仍处于观望僵持阶段,若要巩固效果,目前的政策力度不能放松。

一线城市房价还在涨

      从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依然在上涨,其中北京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1%;上海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4%;广州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5.1%;深圳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7%。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从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房价虽然没下滑,但是涨幅开始收缩。

二三线城市引起关注

      今年以来,限购、限贷、加税、增供等政策效应逐步发酵,大量资金和项目转向二、三线城市。

从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来看,5月份房价上涨曲线延续4月份的趋缓态势,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未超过1%,最高的为湖北宜昌和广东韶关,涨幅均为0.6%,武汉则为0.2%(本报昨日曾予报道)。此外,环比及同比涨幅较高的还有南昌、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秦皇岛、丹东、吉林、牡丹江等二、三线城市。

楼市“政策底”隐约可见

      业内人士表示,结合之前楼市的投资和销售数据可以看出,楼市高增长势头已经被抑制,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目前,房价调控政策已步入平稳期,短期内不太可能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的严厉调控,“政策底”隐约可见。预计6月份房价上涨幅度将进一步收窄,7-8月份开始,房价会出现拐点,进入下行周期。

      但也有人表示,在政策调控下,部分刚需项目出现了价格松动,但是目前很多项目只要降价,就能刺激成交量。市场看跌并非主流预期,因此,只要市场的需求充裕,房价下滑的空间不大。

相关阅读:别太过在意房价拐点是否到来 京华时报

      房价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大大刺激社会各方的神经。这不,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有3个城市出现了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36个城市出现涨幅回落。于是马上就有人开始预测:房价的拐点即将到来。

      房价下降或涨幅回落,是很有讲究的。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住建委日前发布的前5个月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为14127元/平方米,这一成交价比去年全年均价低4.8%。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新建普通住房的统计口径包含了新建普通商品房、政策性住房以及保障房,而把非普通商品房(即中高端商品房)排除在外了。也就是说,所谓房价下降或涨幅回落是可以做文章的,而且大有文章可做。正是因为房价在统计口径上没有作出严格要求,地方可以“按需发布”房价数据,所以仅凭这些数据就认为房价拐点即将到来,可能会对购房者产生误导,也会给宏观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房价虽然是楼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标。关键在于,地产泡沫有没有挤掉、中低收入阶层和普通消费者的住房问题有没有解决、楼市是否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很显然,在调控政策的强力作用下,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被遏制住了,涨速也出现了明显回落,少数地区还出现了房价下降的现象,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但是,这种积极的信号能否继续维持下去,最终实现调控的目标,还不容过于乐观。一方面,部分二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房价依然保持一定的上涨速度,如何避免房价泡沫在这些城市继续蔓延,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进度不够理想,对平复公众在房价问题上的情绪还不是十分有利。如何加快保障房建设速度,对未来房价和调控的走势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由于地方政府大拆大建的热情依然高涨,房价泡沫何时能够挤干仍是一个未知数。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楼市调控问题上,我们不应过于被动地依赖房价的变化,不要把调控简单理解为让房价降下来。如果保障房工作抓好了、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也能控制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且不出现热炒商品房的现象,那么让非普通商品房的价格继续上涨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住房本来就应该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的一种手段,让有钱人购买高档商品房,政府则通过税收等手段将依附于高档商品房的各种税费收回来,再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和弥补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不足。

      正因如此,我们不要太过在意房价拐点是否到来的问题,而应当更多地关心保障房的建设情况、普通商品房的价格以及住房投机现象的控制、房价泡沫的遏制等。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要保障房建设好了、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得到控制了、购房者的购房意愿和行为趋于正常了,房价拐点想不来都是不可能的。